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200升塑料桶的碳足迹评估:从生产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分析
新闻中心NEWS

200升塑料桶的碳足迹评估:从生产到废弃的全生命周期分析

发表时间:2025-10-29

200升塑料桶的碳足迹评估需覆盖“原料获取-生产制造-运输分销-使用-废弃处置”全生命周期,核心碳排放源集中在原料生产与桶体制造环节,不同处置方式对最终碳足迹影响显著,具体全生命周期分析如下:

一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足迹构成与排放源

1. 原料获取阶段:化石原料开采与炼化是主要排放源

200升塑料桶主流原料为高密度聚乙烯(HDPE)或聚丙烯(PP),该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的30%-40%,核心排放环节包括:

原油开采与运输:原油从油田开采(如钻井、抽油)过程中,设备能耗(柴油、电力)产生碳排放;通过管道或油轮运输至炼化厂,每运输1吨原油约产生0.05-0.1 t COeq(二氧化碳当量)。

原油炼化与树脂生产:原油经蒸馏、裂解生成乙烯/丙烯(HDPE/PP的单体),再通过聚合反应制成塑料树脂。该过程能耗极高(每生产1HDPE树脂需消耗约30-40 GJ能源),同时伴随工艺排放(如裂解过程中甲烷泄漏),每生产1HDPE树脂约产生1.8-2.2t COeq,是原料阶段的核心排放源。

200HDPE塑料桶单桶原料用量约6-8 kg计算,此阶段单桶碳排放约10.8-17.6kg COeq

2. 生产制造阶段:桶体成型与加工的能耗排放

该阶段为将塑料树脂加工为200升桶体的过程,碳排放占比15%-25%,主要来自:

树脂熔融与注塑/吹塑:树脂颗粒经挤出机熔融(温度180-220℃),再通过注塑或吹塑成型为桶体,设备(挤出机、模具)运行依赖电力或天然气,每生产1吨塑料桶约消耗800-1200kWh电力,对应碳排放约0.6-0.9t COeq(按火电碳排放系数0.75kg COeq/kWh 计算)。

后续加工(裁剪、打磨、印刷):桶体边缘裁剪、表面打磨及标识印刷需小型设备,能耗较低,单桶额外排放约0.3-0.5kg COeq

综合计算,单桶制造阶段碳排放约3.6-7.7kg COeq

3. 运输分销阶段:成品与回收运输的间接排放

该阶段碳排放占比5%-10%,取决于运输距离与方式:

成品运输:塑料桶从工厂运输至客户(如化工、食品企业),若采用货车运输(载重10吨,每百公里油耗30L),每运输1吨桶体(约125-167200升桶)、1000公里,碳排放约225kg COeq,单桶排放约1.35-1.8kg COeq

回收运输(若涉及):废弃桶从客户运输至回收厂,距离通常短于成品运输,单桶额外排放约0.2-0.5kg COeq(仅计算有回收体系的场景)。

4. 使用阶段:低排放,主要依赖使用场景

该阶段碳排放占比极低(<5%),仅在特殊场景产生:

塑料桶多作为容器重复使用(如化工原料周转),无直接排放;

若用于一次性包装(如某些液态产品),使用后直接废弃,无额外能耗,此阶段碳排放可忽略。

5. 废弃处置阶段:处置方式决定碳足迹“增减”

该阶段碳排放差异很大(-5%15%),核心取决于是否回收利用:

填埋处置:废弃桶进入垃圾填埋场,缓慢降解过程中释放甲烷(温室效应是 CO₂的 28 倍),单桶填埋约产生2-3kg COeq(按甲烷转化为COeq计算)。

焚烧处置:桶体在垃圾焚烧厂燃烧,释放CO₂(无甲烷排放),单桶焚烧排放约 5-7kg COeq(按塑料碳含量85%计算),但部分焚烧厂会回收热量发电,可抵消10%-20%排放。

回收再生:废弃桶经破碎、清洗、造粒再生为次级树脂,替代新树脂生产,可减少原料阶段碳排放。每回收1吨塑料桶,可节约1.8-2.2t COeq(新树脂生产排放),扣除再生过程能耗(约 0.3 t COeq),单桶回收可实现“负排放”约 8-13kg COeq(即抵消前期排放)。

二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总量与优化方向

1. 典型场景碳足迹总量

一次性使用+填埋:单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约 18.3-27.6kg COeq(原料+制造+运输+填埋);

重复使用+回收再生:单桶碳排放约5.9-11.1kg COeq(原料+制造+运输-回收抵消),比一次性场景降低60%-65%

2. 碳足迹优化核心方向

原料端:采用生物基HDPE(如甘蔗基 PE),替代化石基树脂,可减少原料阶段 60%-80% 碳排放(生物基树脂生产依赖植物光合作用,碳排放更低);

制造端:改用光伏、风电等绿电,或优化工艺(如低温模具、节能挤出机),降低制造阶段能耗 30% 以上;

处置端:建立强制回收体系,提高废弃桶回收率(目前国内工业塑料桶回收率约 30%-50%,若提升至 80%,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可再降15%-20%)。

三、评估标准与数据依据

碳足迹评估需遵循国际或国内标准,确保数据可比:

国际标准:ISO 14067《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沟通指南》,明确生命周期边界(从摇篮到坟墓)与数据核算方法;

国内标准:GB/T 29734-2013《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》,结合国内能源结构(如火电占比)设定碳排放系数;

数据来源:优先采用行业实测数据(如树脂厂能耗报告、塑料桶厂生产记录),缺乏实测时参考 IPCC《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》或 Ecoinvent 数据库(如 HDPE 树脂生产碳排放系数)。

200 升塑料桶的碳足迹核心集中在“原料生产(30%-40%)”与“制造(15%-25%)”阶段,废弃处置的回收利用是降低碳足迹的关键抓手。通过生物基原料替代、绿电使用及高回收率体系,可显著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,为塑料桶行业的低碳转型提供方向。

本文来源:庆云新利塑业有限公司http://www.sdqyxlslt.com/

联系方式
手机:15069256363
手机访问官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