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再生料掺混比例对200升塑料桶机械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
新闻中心NEWS

再生料掺混比例对200升塑料桶机械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

发表时间:2025-07-09

再生料掺混比例对200升塑料桶机械性能的衰减规律,主要体现在拉伸强度、冲击强度、刚性及耐环境应力开裂性等核心指标的梯度变化中,其规律与再生料自身特性及掺混比例密切相关:

从整体趋势看,随着再生料掺混比例的增加,200升塑料桶的机械性能呈现“阶梯式衰减”特征,不同比例区间的衰减机制和幅度存在显著差异。

在低比例掺混阶段(再生料占比30%),机械性能衰减较为平缓。此时,原生料的完整分子链占主导,再生料中因前期加工导致的分子链断裂、交联等缺陷被原生料的优良相容性部分掩盖。拉伸强度通常下降5%~15%,冲击强度下降幅度略高(约10%~20%),但仍能满足基本使用要求。这是因为原生料的高分子链缠结网络未被严重破坏,材料仍能通过分子链的滑移和伸展吸收外力,200升塑料桶桶体在常规搬运、堆叠时不易变形或破损。

当再生料比例升至30%~60%的中比例区间,性能衰减速率明显加快。再生料中积累的小分子降解产物、杂质(如灰尘、助剂残留)及分子链长度不均一性的影响凸显:分子链间的缠结密度降低,导致拉伸强度较纯原生料下降 25%~40%;冲击强度的衰减更为剧烈(可达30%~50%),200升塑料桶桶体在受到撞击或低温环境下易出现脆性断裂,这与再生料中缺陷作为应力集中点,加速裂纹扩展有关。同时,材料刚性(如弯曲模量)下降15%~30%,桶体在满装堆叠时易发生侧壁鼓凸或变形,影响堆叠稳定性。

若再生料比例超过60%进入高比例阶段,机械性能将出现“断崖式衰减”,甚至丧失使用价值。此时,再生料中的严重降解分子链成为主体,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微裂纹和界面缺陷,原生料的弥补作用几乎消失。拉伸强度可能降至纯原生料的50%以下,冲击强度衰减幅度超过 60%200升塑料桶桶体在轻微外力(如叉车碰撞、温度波动)作用下就可能破损;更关键的是,耐环境应力开裂性急剧下降,在接触溶剂、油脂或长期承受静载荷时,裂纹会快速贯穿桶体,导致渗漏风险激增。

此外,再生料的“老化历史”会加剧性能衰减:多次回收的再生料因分子链降解更彻底,即使低比例掺混,衰减速率也高于初次回收料;而未经净化处理的再生料(含金属杂质、异种塑料)会成为额外的应力集中源,进一步缩短性能衰减的临界比例。

实际生产中,需结合使用场景(如盛装物性质、运输环境)控制掺混比例:用于非危险品常温储存时,再生料比例可控制在30%以内;若涉及化学品或低温运输,需严格限制在 20% 以下,以平衡成本与安全性。通过添加增容剂(如马来酸酐接枝聚合物)或对再生料进行熔融过滤净化,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低比例阶段的性能衰减,但无法完全抵消高比例掺混的负面影响。

本文来源:庆云新利塑业有限公司http://www.sdqyxlslt.com/

联系方式
手机:15069256363
手机访问官网